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行业名称: 非银金融行业 | 股票代码: | 分享时间:2017-11-13 11:15:40 |
研报栏目: 行业分析 | 研报类型: ![]() | 研报作者: 丁文韬 |
研报出处: 东吴证券 | 研报页数: 12 页 | 推荐评级: 无 |
研报大小: 713 KB | 分享者: ail****on | 我要报错 |
1、拟放宽外资持股金融机构限制,重磅改革力度超预期。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记者会上表示:1)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将放宽到51%,三年后,投资比例将不受限制(目前这项投资比例的限制为49%,意味着外企无法拥有中国券商的控股权)。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2)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3)保险业将在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整体而言,本次金融改革力度远超预期,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意义重大。
2、金融自由化释放资本市场红利,监管与改革同行将成为主线。从资本市场层面来看,放宽外资准入有利于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彰显国家对经济发展质量及抵御风险能力的信心。从金融业层面来看,资本开源将推动整个行业规模扩张(例如市场交易额等),且外资进入后有利于促使国内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学习先进业务经验、改善公司治理。从监管改革角度来看,我们在2016年外发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专题报告:大国崛起,金融先行》中就提及,混业经营+协同监管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我国最高层次的金融体系重铸迫在眉睫。近一年以来金融监管体制全面升级,全面、从严监管是核心,而协调监管成为主线,本次外资准入放宽体现出监管与改革同行,体现出资本市场稳中求进的发展理念,也强化了市场对中国金融发展前景的信心。
3、国内金融机构机遇&挑战并存,激励金融龙头强者恒强。不可否认,外资全面准入后对国内金融机构带来挑战,行业竞争程度将进一步加剧,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金融公司将会面临困境。但是,原本竞争实力领先的龙头金融公司将会被倒逼进一步提升实力,未来金融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正在演变。对于保险而言,龙头上市险企深耕多年,最具价值的个险渠道代理人沉淀优势稳固,未来寿险市场准入放开后将激发行业整体活力,结合保险需求高度景气,行业蛋糕将持续扩大。对于券商而言,目前行业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券商和具有优势业务的特色券商将受益于市场准入放开带来的行业变革和市场规模扩张,但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小券商竞争压力增大。
风险提示:1)金融准入限制放宽进度不及预期;2)从严监管持续抑制行业创新。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